为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,支撑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,促进宣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科学引导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与控制,我市启动了《宣城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(2019-2030年)》的编制工作,目前该规划已完成草案成果,并经专家论证和市资委会审查通过。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》等法律法规,现将该规划进行公示,征求公众意见,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和建议,详情请登陆宣城市交通运输局网站。
公示基本情况:
1.项目名称:《宣城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(2019-2030年)》
2.项目范围:宣城市本级城市规划区范围
3.公示期:2020年4 月29日至2020年5 月28日
4.联系人:贺先生 联系电话:0563-2625430
宣城市交通运输局
2020年4月29日
规划简要说明
一、总则
(一)规划期限:2019-2030年。远期:2030年,近期:2025年。
(二)规划范围: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,为市规划区范围。包括济川、鳌峰、西林、澄江、敬亭山、双桥、飞彩、金坝、向阳、天湖等10个街道和古泉镇、孙埠镇的部分(建国村、西马村、正兴村、三里村)、沈村镇的部分(双塘和太阳村)、养贤乡、五星乡等5个乡镇,总面积约723km2。
二、规划原则
协调原则: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规划相协调,引导城市空间结构、产业的发展,推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转型,支撑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的落实。
优先原则:贯彻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理念,针对多模式的公交结构,从公交用地、公交路权、公交运营等方面强化公交优先的理念落地。
融合原则:依托于公交枢纽的建设,构建以地铁、中运量交通为骨干、常规公交为主体,定制公交、城乡公交、城际公交、旅游公交为有效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,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间有效融合发展的新模式。
三、规划目标
(一)战略目标
贯彻“优先发展城市公交”的交通发展政策,以实现公交优先、公交优秀、公交优质、公交引领的“三优一领”目标为导向,完善公交场站空间布局,构建“空间引导、衔接内外、对接慢行、集约高效”的高品质、多元化、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,有效支撑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,引领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发展。
(二)具体指标
保障有力:公交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%以上,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6标台以上,近期13.5标台以上;
服务优质: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m覆盖率达到100%,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到100%,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90%以上,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18km/h以上;
系统先进:建成城市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及监控中心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,电子站牌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达到30%以上;
设施完善:公共汽车进场率达到100%,新建或改建城市主干路的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100%,公交专用道长度占公交线网长度的比率达到30%以上;
运行安全:城市公共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,安全间隔里程逐步提升,行车责任事故率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,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升;
管理规范:城市公共交通乘车“一卡通”及新型支付手段(例如微信、支付宝等)使用率达到80%以上。
四、公交网络布局规划
(一)轨道交通系统规划
规划轨道交通线路4条,总长度106.2km。其中,1-3号线为远期线路,4号线为远景预留。轨道交通的制式建议采用地铁或轻轨。
(二)中运量规划
在轨道交通的基础上,规划中运量交通2条,总长度44.5km,呈十字型布局,推荐“智轨”制式。
(三)常规公交线网规划
构建快、干、支三级常规公交线网体系,规划布局公交线路53条,总长度807.1km,满足不同需求特征的公交出行需求。其中,快线14条,干线23条,支线16条。
(四)城乡公交线网规划
打造镇-城公交、镇-镇公交、镇-村公交,各乡镇最多1次换乘进城,行政村最多2次换乘进城。进入宣城中心城区的城乡公交线路在城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公交换乘枢纽设置换乘,实现与城市公交的无缝衔接。
(五)城际公交线网规划
规划宣城至高淳站、宣城-芜宣机场、宣城-泾县、宣城-宁国,共4条城际公交线路。
(六)旅游公交线网规划
新规划4条旅游公交线路:夏渡森林公园-敬亭山风景区、双溪公园-彩金湖、宣城火车站-南漪湖风景区以及城市内部串联敬亭山风景名胜区、中央公园、宛陵湖公园、彩金湖公园的公交旅游环线。
五、公交运营系统规划
(一)运营时间
远期公交车常规运营时间适当调整为6:30-21:00,部分串联对外交通枢纽的线路,适度推迟末班车时间,延长至23:00-24:00。
(二)公交运力配置
规划目标年末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供需公交车辆864标台。建议新增车辆全部为新能源车辆,实现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100%的目标。
六、公交基础设施及信息化规划
(一)公交场站规划
本次规划各类公交场站27座,用地总规模22.16公顷,充电桩612个。其中,公交枢纽站6座,用地规模6.96公顷;公交首末站18座,用地规模7.23公顷;公交停保场3座,用地规模7.97公顷。公交场建设建议采用TOD模式。
(二)公交停靠站规划
按总规模1303-1569对的规模,结合路网建设,同步加快站点设施配套。未来继续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建设,完善公交站台设施,确保乘客有充足的驻足候车空间,统筹规划公交站牌,加快电子站牌建设,推进站亭等设施建设标准化。
(三)公交专用道规划
规划将形成“2环5纵5横2支”的公交专用道网络,总长度为106.96km,涉及17条城市主干道。设置形式建议采用路外侧式。为了避免道路资源的浪费,专用道在早晚高峰时段启用。
(四)公交信息化规划
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子系统。(1)持续推进电子站牌建设;(2)丰富电子站牌内容。
完善车辆运营调度子系统。继续推进宣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功能开发。
完善安全监控子系统。(1)搭建公交GPS行业监管平台;(2)构建公交专用道违章车内视频抓拍系统;(3)推行5G智慧公交线路。
建立应急处理系统。建设突发事件报警系统。
完善公交“一卡通”系统。(1)继续加大公交IC卡的投放,规划期末力争超过60%;(2)增设IC卡数据的分析决策功能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