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聚焦

人民网:以匠心勾勒山水长卷 泾县交通建设文旅融合新篇章

发布时间:2025-04-23 14:47 信息来源:泾县交运局 访问次数: 字体大小:

近年来,泾县县委、县政府牢牢把握皖南交旅融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机遇,紧扣“宣纸上的山水画卷”文旅品牌,以交通建设为纽带,串联山水人文资源,铺就“快进慢游”的文旅融合之路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泾县交通建设文旅融合新篇章。泾县交运局供图

泾县交通建设文旅融合新篇章。泾县交运局供图

织密“快进慢游”路网,勾勒全域文旅骨架

聚焦“外联内畅”,以重点项目为抓手,构建“高速主动脉+旅游毛细血管”的立体交通网。合福高铁、芜黄高速建成通车,宣泾高速、泾青高速双线并进,将长三角核心城市群至泾县车程缩短至1.5小时,实现“快进”提速;改造提升“皖南川藏线”沿线公路,打造72道拐“云中天路”奇观,吸引自驾游客突破百万人次;FA01国家级旅游风景道串联查济古村、桃花潭、水墨汀溪等核心景区,推动泾县东西片旅游资源串联成线、协调发展。沿途设置观景台、骑行驿站,让“慢游”体验更具诗意。如今,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254公里,一条条公路化作金丝银线,串起散落山水间的文旅明珠。

泾县交通建设文旅融合新篇章。泾县交运局供图

泾县交通建设文旅融合新篇章。泾县交运局供图

赋能“交通+”生态,绘就交旅融合新景

以“美丽公路”建设为轴,创新“廊道+”模式,推动交通与文旅、生态、乡村深度共融。坚持把探索美丽公路建设作为推进交旅融合的有效途径,将“修建一条廊道,串联一路风景,融合一片产业,造福一方百姓”的理念融入美丽公路建设全过程。已建成美丽公路245公里,打造了“小岭路”等9条“国字号”公路品牌,创建了“沙仓路”等3条省级品质示范路。力争S345榔苏路改扩建工程今年6月完工,改变重要旅游乡镇汀溪乡不通二级公路的历史,大大缓解旅游高峰期“皖南川藏线”堵车压力,也将城区到核心景区时间缩短近二十分钟;全力推进S103毛田湾到桃花潭万村美丽公路建设,通过增加绿道有效改善现有道路行驶路面,化解S206、S217、S103等重要国省干线车流量大、沿途停车位紧张、公路节点少、服务功能差等问题,惠及泾川镇、丁家桥镇、云岭镇、黄村镇、茂林镇、桃花潭镇等,逐步解决美丽公路景区通达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;同时进一步完善美丽公路建后管理养护体制,全面提升“皖南川藏线”等泾县区域内重点乡镇景区的通行条件和服务品质。依托“皖南川藏线”,采用“公路+”旅游发展模式,大力开发沿线旅游资源,提升区域旅游价值。“皖南川藏线”已形成以旅游公路为核心,周边多业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交通新模式。据统计,去年6月—8月,自驾游车次达70余万辆,8月高峰期车辆日均突破2万辆。2025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达90.23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3.13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35.91%、27.06%。

泾县交通建设文旅融合新篇章。泾县交运局供图

泾县交通建设文旅融合新篇章。泾县交运局供图

共筑“路旅同心圆”,激活乡镇发展引擎

深化“交通+乡镇”协作机制,以路兴产、以路促兴。蔡村镇借力“皖南川藏线”引流优势,发展滑翔伞基地、直升机观光、卡丁车、山地车、途逗公路咖啡等50多种乡村旅游新业态;桃花潭镇依托“汪伦路”升级,连续举办十一届中国・桃花潭龙舟赛、诗词雅集,擦亮“李白诗意小镇”名片;琴溪镇通过S206美丽公路建设,皖南野生动物园、旵山滑雪场人气爆棚,陶艺村、慢生活体验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%。交通建设与乡镇特色产业同频共振,形成“一路一主题、一镇一风情”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未来,泾县将持续执交通之笔,向美丽航道、美丽机场等领域拓展。以匠心勾勒“路景交融、主客共享”的山水长卷,让每一公里公路都成为文旅赋能的纽带,书写交通强县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!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