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基层动态 > 县区动态

【绩溪交通】一条条“交通线”正向“风景线”转变

发布时间:2025-04-23 08:15 信息来源:绩溪县交通运输局 访问次数: 字体大小:

车在景中行,人在画中游,是许多人走完绩溪县境内S346荆白路后的感受。

这是一条国家级“纵行徽州文化旅游风景道”,一端连接绩溪古城,一端连接杭州市临安区,连8个乡镇,串7个A级景区,穿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,是一条风景绝美的“皖浙天路”。这一变化,正是绩溪县“交通线”向“风景线”转变的一个浓缩精华。

近年来,安徽省绩溪县紧紧围绕“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”建设目标,全力推进“交通+旅游”融合发展,加快构建“外部交通快捷、内部交通顺畅、慢行交通丰富”的旅游交通网络,创建“最美风景廊道”——“皖浙天路”旅游公路品牌,构建“兰花草”生态旅游公路网络,实现“交通线”向“风景线”转变。

优化顶层设计,全力推动交旅融合发展

2022年完成了《绩溪县‘兰花草’型交旅融合规划编制》,倾力打造“兰花草”型交旅融合品牌。该《规划》结合绩溪县为大文豪胡适的故居,围绕胡适诗词《希望》“我从山中来,带得兰花草。种在小园中,希望花开早”为底蕴,打造“一兰、五脉、七蕙”的“兰花草”型交旅融合布局结构。《规划》秉承“公路也是风景”的理念,通过“借景、造景、融景、成景”,建设“最美风景廊道”,将“景观公路”打造成“观景公路”。

围绕“一兰、五脉、七蕙”兰花草交旅融合布局,绩溪县重点建设县域内G233、S346、S207国省干线,以及全域县、乡、村道路网,涉及绩溪县辖8个镇、3个乡。“一兰”:即绩溪县“兰花草”型交旅融合体系。“五脉”:即S346东段、G233、S207、S346西段、S68,国省干线公路快速通道进入绩溪县及其旅游景点的重要脉络。“七蕙”:即由国省道、县乡道、古道等串联景区景点、主要乡镇、古村落形成的花蕙慢游组团环线。通过“兰花草”型交旅融合建设,不断完善区“慢游”交通基础设施,畅通“慢游”微循环,主要为农村公路,全面提升绩溪全域旅游“颜值”和“气质”,持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。

加快项目建设,夯实生态旅游发展基础

绩溪县山清水秀,人文众多,文旅资源丰富。其境内S346荆白路全长102公里,横跨岭南北,是国家级“纵览徽州文化旅游风景道”依托线路之一。全县8家3A级以上景区、80%以上的农家乐分布于沿线,也是“皖浙天路”的精华,为《绩溪县“兰花草”型交旅游融合发展规划》重点建设的交旅主轴线。

绩溪县立足打造“皖浙天路”品牌,总投资超2亿元实施美丽公路建设,全线提升“皖浙天路”,使之成为连黄融杭、全域旅游、交旅融合的黄金大道。一方面,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,积极加强省际毗邻公路建设,投资8000多万元,实施东向“融杭通道”S346荆白路灾毁工程重建,新公路路基宽度达到8.5米,路面宽度7.5米,实现与临安区毗邻公路等高对接,不仅大大提高了绩溪东向融入杭州临安的通行能力,还全面提升小九华、山云岭、尚村、梅干岭、磡头等景区景点道路通行能力。同时新建二级公路13公里,新建美丽公路28公里,显著改善了交通互联互通状况。S346“皖浙天路”段还建成高山露营基地,并成为“自驾游天堂”。

在此基础上,以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,投入0.7亿元,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通往18个古村落(国家级、省级)农村公路改造,即“岭北片区古村落保护联网路项目”,全力打造成集交通运输、文化旅游、乡村振兴、古村保护的“四维融合路”,推动“茶菊飘香、雕刻时光”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产业发展。此外,以养“脉”育“蕙”为重点,相继启动S346荆白路(华阳至绩溪岭凹段)美丽公路、路域景观提升改造工程,完成了10多处景观小品建设,使得“纵览徽州文化旅游风景道”快速成型成效。

坚持需求导向,推动服务供给多元化

2024年起,绩溪县以创建美丽公路为抓手,积极探索、大胆创新,盘活闲置资产,先后投资建设了兰芯驿站、汪村驿站、梅干岭智慧驿站等。其中汪村驿站地处S346荆白路美丽公路上,投资占地10000平方,该驿站打造以户外运动服务功能为主题,配备2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,1处独立厕所,在保障停车、如厕、休憩等基础服务功能之外,多方面满足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。兰芯驿站位于上马石,占地650平方米。

这些驿站的建成使用不仅能为过往司机和旅客提供公共服务,也为绩溪县开辟了“农路变景点、驿站变景区”的交旅融合新路径。后续,绩溪县还将以点带面,加大驿站建设力度,利用“美丽公路”将各个节点串珠成链,擦亮“驿站”服务品牌,切实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,推动绩溪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

与此同时,绩溪县不断美化路域环境,对农村公路益林路段全部绿化到位,实现“乔灌结合、三季有花、四季常青”。试点成功打造首条“零碳公路”,并在重要交通路段,采用彩色墙绘、节点小品打造等方式展现当地人文特色,形成公路与沿线景观相协调的良好局面,让旅游公路的风景越来越有韵味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